海洋自然資源與保育
最新消息課程說明課程大綱師資團隊活動紀錄互動討論其他

教學目標

  本課程主要核心精神在於透過培養學生海洋文化素養的過程中,應用以學生為中心之建構式教學,以多媒體教學、小組學習、戶外教學,小組報告之教學技巧,提升學生社會建構的生命智慧、分析思辨能力、表達溝通技巧、以及終身學習成長的動力。透過五週海洋基本介紹,五週進階海洋環境、海洋科技、海洋產業、海洋法政事務,與海洋人文主題介紹,六週調課到海生館進行兩天一夜海洋多樣性的實習參訪活動,學生親身的體驗,含潮間帶、臺灣水域館、珊瑚館、世界水域館,認識海洋生物多樣性,培養學生海洋知能、技能,與情意的科學素養。進階海洋環境:透過海洋生物與其生態環境系統的介紹,使學生了解海洋環境多樣的生命與生態,並認識其中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系統。進階海洋科技:透過海生館對人工珊瑚之培育研究,以及海洋生物科技之藥品與食品應用,增進學生認識現今國內對海洋生物科技的了解。進階海洋產業:透過高雄市海洋局對海洋產業的推廣,帶領學生了解海洋產業的多面性與發展。進階海洋法政事務:介紹國家海洋白皮書與政策,以及國內現今海洋政策和法政分析,讓學生了解國家海洋之永續管理與經營。進階海洋人文:介紹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海洋飲食文化,並了解日常食用的海洋魚、貝類生物,帶領學生認識海洋文化與人類生活的關係。因此本課程之實踐目標,則在於幫助學生學習發展批判思考、自我瞭解與連結外在社會環境的能力,並建構全方位視野的海洋世界觀,進而培養具有全人素養的專業人才。


分組討論及教學助理之規劃

  本課程依修課人數概分六到九組,每組需作期中與期末報告,各組於期中報告依【××海洋資源與其保育】為研究主題,分別針對海洋各類資源作大綱式報告,以Where、Why、 What、 How,與其他等評分向度做「組評」與「師評」標準(如附件一)。期末則依期中報告老師與其他小組同學之建議與修正,擴充其內容,座更完整之報告。為了使各小組充分討論,預計每堂課預留半小時供小組討論,老師隨堂供學生提問,教學助理攝影小組討論情形,紀錄小組學習歷程 。期中佔總學期分數30%,期末佔總學期分數70%。本課程另設網路教學助理,為本課程設置獨立網站建立與輔助教學,教學互動與作業繳交亦透過本網站進行。除了以上工作,教學助理更須為各小組建立【學習歷程檔案】,包含小組期中、期末簡報檔、期末書面文書檔、資料蒐集分類檔、個人心得報告等。

   附件一、實踐大學『海洋資源與生態保育』課程期中報告

   一、 互評(30)
   二、 師評(30)
   三、 評分準則:Where?(6)Why?(6)What?(6)How?(6)其他(6)
   Where:研究主題發生在哪裡?能敘述發生的情境?能呈現海洋資源與生態保育議題的事實在哪裡?
   Why:能根據發生情境說出做該組(本組)主題研究之理由,且緣由夠強。做出本研究之議提後,能有哪些貢獻?解決哪些問題?
   What:期末報告規劃架構?之間的關係為何?能做具體描述?
   How:本組(該組)對於本研究主題能說出具體研究方案?如何施行與探討本議題?如何發現真實與背後意義?
   其他:值得嘉許與特別之處

學生組成 (修課系別、年級、性別百分比,點圖可放大)
     
指定用書
  邵廣昭(1999)。海洋生態學。台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用書

  邵廣昭(2000)。藍色運動: 尋回台灣的海洋生物。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鄭明修(1999)。臺灣海洋生物。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作業設計

  除小組報告外,每堂課或講座後皆有相關該課程或講座之個人作業心得報告或戶外教學體驗心得,透過網站寄給老師,每份心得回饋加總學期分數2-5分。

成績考核

  總分四百分
  ※ 學生期末自評(1~100)
  ※ 小組上台報告互評( 1~100 )
    - 期中考(1~30)、期末考(1~70)
  ※ 老師評分小組上台&電子檔書面報告( 1~100 )
    - 期中考( 1~30 )、期末考( 1~70 )
  ※ 小組組長組內評分:戶外教學與小組報告參與( 1~100 )
  ※ 400 / 4=學期成績

 
© 2009 實踐大學高雄校區 海洋資源與永續發展 通識課程